電影裡的生命教育
0 (0) 評價
確認
  • 作者:李偉文
  •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0-11-15
  • 適讀:13-18歲
分享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 轉寄
  • 列印
書本影音
本書介紹

「看電影,而且是很專注地看適當的電影,當孩子精神上可以投射進入劇中的主角,跟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對生命的困境與抉擇時,看電影就可以是一種模擬的「情境教學」。」----李偉文

 

  孩子在成長歲月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他們對生命有許多困惑和不解,但這些問題大多都無法有標準答案。於是,李偉文選擇了和孩子一起看電影,從別人的人生故事中尋找答案。他從孩子小學四年級起就開始陪孩子一起看電影,每星期至少三部電影。一直到現在孩子已經國三了,仍然持續著。

◎ 為什麼是看電影?

  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大家都已耳熟能詳,因此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大概是父母可以帶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可是從孩子上小學以後,親子「共」讀的溫馨時刻,對於大部份的家庭大概都不太容易維持了。

  如何找到共同的話題?如何增加親子互動的品質?如何在家「一起」專注地共同做一件事情?如何透過很自然地情況下,家長可以把自己的經驗、自己的人生觀與孩子分享?經過長期的思索,李偉文發現透過特別挑選的影片,在家裏與孩子一起觀賞,是可以達到以上效果最自然、最沒有壓力的方法。

  每一次一起看電影的經驗,都是親子之間親密的交流。電影之後的討論,更開啟親子之間的對話。電影裡的那些生命片段,滋養豐富了孩子的世界,讓他們在面對自己的生命課題時,更有勇氣、也更樂觀。

 

專業推薦

  《電影裡的生命教育》,從和孩子看電影的過程,談論到生命教育,獲得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等名家專業肯定,推薦人羅列如下:

-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理事長 陳立言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秘書長 陳進隆
-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陳藹玲
-高中生命教育學科中心主任 游文聰
-台北電影節策展人 游惠貞
-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 張榮輝
-北一女中校長 張碧娟
-建國中學校長 蔡炳坤
-台中女中校長 戴旭璋

 

認識李偉文

  身為牙醫,卻更愛分享美好的親子生活,現為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還有許多分身,包括:童軍團長、公視董事、公共藝術委員、國家永續會委員、教育部環保小組顧問,但最愛當的還是雙胞胎女兒AB寶的老爸,一個擁有超級浪漫思維與超級正向思考的老爸。

 

推薦文

讓電影成為共同的生活記憶

台北電影節策展人游惠貞

  閱讀李偉文醫師談他與女兒一起看電影的文章之際,我正好也在觀賞一部知名加拿大紀錄片導演彼得˙溫特尼克 (Peter Wintonick) 與他D世代(數位世代)的女兒一起拍攝的電影pilgrIMAGE,直譯的話,這部父女對話的影片應該叫做《朝聖之旅》。

  父女倆各自挑選他們想去朝聖的目的地。父親挑了發明電影攝影機的盧米葉兄弟最早放映電影的咖啡廳、卓別林隱居的歐洲故居、費里尼的出生地、高達的家鄉等等;女兒則特地走訪網際網路的發源地、音樂家薩提的故居,並仔細觀賞威尼斯雙年展的數位裝置展,還跟幾位運用數位媒體創作的藝術家大聊他們的作品。

  父女倆的喜好不盡相同,但有兩個走訪地點倒是兩人共同選擇的,也恰好是兩部電影的拍攝地點──《綠野仙蹤》開場時發生龍捲風的堪薩斯州小農村,以及《真善美》在奧地利實景拍攝的諸多景點。

  顯然,電影是導演父親陪伴女兒長大的過程中常用的「工具」,而這兩部歡樂的歌舞片是父女倆共同的生活記憶。父親因為拍片和工作經常在外,沒有太多時間與女兒聊電影。但耳濡目染之下,他剛成年的女兒也進入影視工作的行業。可畢竟是不同世代的創作者,女兒從事的是網路世界的創作,與父親成了廣義的同行。

父母與子女一起看電影,似乎是最容易打開話匣子的親子交流活動。李醫師喜歡陪伴女兒看電影,並從中找出生命議題,循循善誘的與孩子討論。孩子因此對許多重大議題有所思考,很多時候還能提出出人意表的見解,反過來讓父母另有領悟。

  我自己也有一個女兒。從她出生至今,我一直從事電影節策展的工作,其實絕少有時間陪她看院線電影。倒是她因為對媽媽的工作好奇,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常常陪我看我策展的電影。幼小的女兒往往用她的角度解釋劇情給我聽,還不時把她在學校與老師、同學相處的情境交融其中,讓我大感驚訝,覺得兒童的理解力真是不容小覷。這是我的孩子給我的生命教育啊!

  為兒童和青少年規劃影展內容,早已是國際影展界的潮流。隨著女兒的年齡增長,我也不自覺的在策展節目中多少添加了一些適合她年紀觀賞的作品,並且總是慫恿她的老師把全班都帶來電影節看電影,回到課堂上還可以一起聊電影。也因為電影節的選片方向往往比一般院線有更寬廣多元,更有機會讓我們的孩子認識與尊重這個多元的世界。

  無論如何,再忙,也請陪孩子一起看場電影吧。

 

目錄

推薦序
讓電影成為共同的生活記憶

自序
看電影體會生命的美好

給父母師長的悄悄話
看電影的二三事

(一)人與自己
* 《鴻孕當頭》
當性教育不是道德教訓時
* 《練習曲》
扎根土地,才能長得更高
* 《當幸福來敲門》、《自虐之詩》
平凡但不平庸的人生
* 《不思議幸福列車》
踏上屬於自己的生命旅程
* 《口白人生》
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 《刺蝟的優雅》
金魚缸外的人生
* 《鯨騎士》
傾聽內心的呼喚
*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做別人心中的小天使
* 《與狼共舞》
孤獨與自我追尋
* 《扶桑花女孩》
用愛化解對立
* 《深夜在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學生準備好,老師就出現
* 《點燃生命之海》、《潛水鐘與蝴蝶》
生存是權利還是義務?

(二)人與他人
* 《澳大利亞》
每個人都會犯錯
* 《狐狸與我》
是佔有或是愛?
* 《楚門的世界》
虛實難分的時代
* 《小氣財神》
看見另外一個世界
* 《唐山大地震》、《酷馬》
如何原諒傷害自己的人?
* 《聽說》、《阿輝的女兒》
他們和我們一樣
* 《我們這一班》、《心靈捕手》、《投名狀》
看見友誼與勇氣
* 《墨攻》
戰或降的困惑
* 《送信到哥本哈根》
信任與承諾
* 《春風化雨》、《雷夫老師的莎士比亞課》
老師教我們的幾堂課
* 《請投我一票》
當民主失敗時
* 《送行者》
尊重每一份工作

(三)人與環境
* 《最後的獵人》
全球化之下的最後獵人
* 《瓦力》
別讓地球成為「垃圾墳場」
* 《福爾摩莎的指環》
看見你不知道的美麗台灣
* 《沿江而上》
三峽大壩背後的故事
* 《天才小釣手》
大自然裡的奇幻冒險
* 《基因狂想曲》
生命的奧妙與關聯
* 《不願面對的真相》
迫切的危機
* 《明天過後》
即將消失的明天
* 《正負2度C》、《帶水雲》
何以為家
* 《魚線的盡頭》
寂靜的海洋
* 《無米樂》、《美味代價》
拿筷子的環保超人
* 《看河》
即將消失的生命之河

(四) AB寶的音樂電影筆記
* 緣起
豚與海的對話
* 開場白
關於音樂電影
* 電影一
《和你在一起》
* 電影二
《屋頂上的提琴手》
* 電影三
《交響情人夢》
* 電影四
《真善美》
* 電影五
《月光提琴手》
* 電影六
《走出寂靜》
* 電影七
《想飛的鋼琴少年》 

+ 展開
大家也愛看這些書單

2019年你一定要帶孩子看的16部經典童書改編電影

推薦人:親子天下 全台規模最大的童書閱讀媒體平台
適讀年齡:0-6歲,7-12歲,13-18歲
+15本

小熊媽:給7-12歲孩子的寒假推薦書單

推薦人:張美蘭 親職教育作家、 閱讀推廣人
適讀年齡:7-12歲,13-18歲
+5本

陳櫻慧:情緒繪本,陪你正面應對失控小野獸

推薦人:陳櫻慧 作家暨閱推講師、思多力親子成長團隊召集人
適讀年齡:0-6歲,7-12歲
+15本

我要留言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