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
5 (1) 評價
確認
  • 作者:約翰.伯寧罕
  • 原文作者:John Burningham
  • 繪者:約翰.伯寧罕
  • 譯者:林良
  • 出版社:阿爾發 出版日期:2010-05-01
  • 適讀:0-6歲
分享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 轉寄
  • 列印
本書介紹

.1984年 英國馬歇爾 / 愛彌兒獎
.1985年 美國紐約時報最佳插畫童書獎

  文字方面,以字體大小區分外公與孫女說的話。(祖孫各自言語,但是彼此所想、所說,卻又互應或不互應。)

  圖繪方面,則以彩圖與線條圖區別當下與過去(或思考中的世界)。

  故事涵義方面,透過隔代親子間的生活互動,引導孩子自然的接觸生命教育。

  全書以祖孫二代日常生活中真實、溫馨的互動與對話,精彩呈現共同生活中彼此互相親近,卻又沒有什麼共同話題的狀況。

  含蓄又才華洋溢。伯寧罕無懈可擊。

  泰晤士報教育別冊

孩子可以學到什麼?

知識學習
  ●家族樹
  ●祖孫親情
  ●生命意義

能力培養
  ●溝通分享
  ●愛與關懷
  ●人際互動

圖繪欣賞
  ●彩圖與線條圖的搭配
  ●畫材混用的美感
  ●色彩情緒

作者簡介

約翰.伯寧罕 John Burningham

  1936年出生於英格蘭Surrey,是公認「全球最著名且值得推崇的兒童插畫家之一」。

  伯寧罕十二歲進入沙福克的「夏山學校」就讀。1952他進入倫敦中央藝術學院(London's Central School of Art),三年之後以一本由手、腳印組合而成的畫冊為畢業作品,榮獲設計科的國家文憑。

  1963年出版第一本童書《波卡:一隻無毛鵝的冒險》,隔年此書為他贏得英國童書插畫家的最高榮譽「格林納威大獎」。此後,伯寧罕每年都有童書作品問世。

  1970年,伯寧罕突破以往的創作方式,混用各種畫材和技法出版《和甘伯伯去遊河》,並讓他再度榮獲「格林納威大獎」。

  1984年的《外公》,延續《和甘伯伯去遊河》的圖繪風格,寫實的描繪出平常家人共同生活中,各說各的卻又互相互應的景象,很能觸動人心。

譯者的話

溫馨有趣的隔代情誼
林良 / 兒童文學作家

  這是一本描寫隔代情誼的圖畫書。作者是一位畫家,他的圖畫很耐看。他同時也是一位作家,能用簡單的對話描寫溫馨有趣的隔代情誼:彼此互相關懷,卻又各說各話;彼此互相親近,卻又沒有什麼共同話題。

  我說的「隔代情誼」,指的是祖孫情誼。祖孫情誼,也是親情之一。作者以風趣的筆觸,以一個個的場景,來刻畫這種不可分割的親情,讀來非常感人。祖孫二人,一起在花房種花,一起辦「家家酒」,一起釣魚。夏天,他們一起逛海灘;冬天,他們一起滑雪。儘管有時候,彼此也會互相埋怨。那小小的埋怨,說明了「代溝」的存在,但是那代溝卻拆散不了祖孫的情誼。這本書的感人,就在這個地方。

  這本書在版面設計上,有一項特色,就是祖孫二人的談話,不用習慣上的「引號」,而是用不同的字體來排印。祖父的話,用印刷體;孫女的話,用書寫體。原書的這種設計,十分有趣。(中文版則以字體的大小做區分。)

  這本書所以能被稱為傑作,原因就在作者能以風趣的態度、包容的胸襟,以及無比的愛心,處理了多項隱藏在書中的嚴肅主題。更明白的說,「代溝」和「死亡」,都變得那樣溫馨感人。

  必須附帶一提的是,我把原書名的「Granpa」譯為「外公」,是受到書中第一頁場景的影響。畫中的爺爺伸出雙手說:「我的小丫頭,你好嗎?」像歡迎一個可愛的小客人。那問候的口氣,像一個外公,不像一個住在一起的爺爺說的。我自己的「外公經驗」,更強化了我這樣的想法。

  其次是,我沒有照譯書中外公吟唱的英文傳統兒歌和外孫女吟唱的自編兒歌,而以兩首流傳在不同年代的中文兒歌取代,原因是想呈現較易體會的「兒歌也有代溝」的趣味。

  我很喜歡這本書,希望讀者也喜歡。

賞析

兩個童年一場人生
楊茂秀 / 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董事長、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約翰.伯寧罕的作品,總是預備著要讓人情不自禁,在閱讀的過程中,變成他創作的夥伴。

  他的圖淡雅別緻,他的文簡約如詩。分別看,分別讀,都有些不完整;合起來,圖文一並欣賞,卻會創造出另一層次的詮釋。而那些詮釋,往往有許多元次,不找人談一談,心中會有不甚踏實之感,自己反覆咀嚼,愈嚼愈有味,有不同的味。如果有讀者「不幸」要問:「到底哪一種詮釋,才是原味,才是作者的原意呢?」我相信,這個簡單的問題,要認真回答起來,絕對不只是不簡單。

  我自己酷愛他的作品,看它們,讀它們,總讓我想起出生於法國的十八世紀畫家夏丹(Jean-Baptiste-Simeon Chardin) 的諸多作品,尤其是他的自畫像、一杯水與一只咖啡壺、青年學生在畫畫等,那些畫的顏色純粹而完美,但卻絕不是那技巧的高超表現在吸引我,吸引我的是其中含藏的情操、安靜等待與認真反省的價值。在我看來,約翰伯明罕的作品,每一本都是兒童哲學探討的好書,通常,孩子不會說讀不懂,他們知道,「懂」是有層次之分的概念,他們習慣於不透徹的了解,懂一點,許多不懂,是進步的機會,可以繼續看下去,再看、再讀,找人討論;倒是有些大人,往往受限於閱讀「完整性一目了解」的作品的習慣,一有不懂,就懶於思索,又不作興與別人分享心中的困惑,那就難免一直「不懂」啦。要懂,要有各層次、各次元的懂,是應該在閱讀中,把自己的經驗帶入,與作者「合作」,以產出新的作品。

  《外公》一書,祖孫二人,在共同的空間中,一起生活一段日子,或是說幾段日子;祖父是夕陽,孫女是初日。首先,祖父以經驗與歲月迎接孫女的天真;接下來,孫女問的第一個問題是「蚯蚓會不會上天堂?」這是一個有關死亡與永生的問題,而祖父當時想的是溫室中的空間夠不夠種子成長。這兩個人各自言語,似乎不是在對談。倒是有點像平常家人共同生活中非常平常的,各做各的、各想各的、各說各的,但是,因為是「近距離」,彼此的所做、所想、所說,都在「不知不覺、又知又覺」中,互相互應或不互應。接下來,整本書的一個一個跨頁、連接、呼應,貫串出來的是天衣無縫,涵括人心靈中上意識、前意識與潛意識的豐厚生活戲劇。

  作者每一個選擇都似隨意又似精心,但不管如何,總是呈現出人生中老少之間生活的同異,並彰顯其間的互補與互信,其中有不斷的假裝,在真假之間,自在遊戲:他們一起歌唱,唱出兩個不同的童年,一起扮家家酒,一起運動,一起出遊到海邊玩,一起看電視,一直到祖父的椅子空下來。

  整個故事,再平常不過了,沒有什麼故事情節可言。可是,那吸引人的平常心,透過孩童的天真眼光,老人的天成心境,為讀者企畫出的心靈戲譜,正邀約著每一位讀者去參與演出。

  這是一本孩子、老人讀了會欣慰的書,更是中年人能從中吸取善待幼弱生命與年高長輩之智慧的甘泉之作。如果能全家三代、四代、五代人一起「閱讀、討論」並「讀出」的話……,哇──想到這,我不禁興奮起來!

+ 展開
大家也愛看這些書單

3~6歲兒童繪本推薦:幼兒最有感的4種繪本類型

推薦人:小大讀書會 小大讀書會聯盟
適讀年齡:0-6歲,7-12歲
+18本

小熊媽:給7-12歲孩子的寒假推薦書單

推薦人:張美蘭 親職教育作家、 閱讀推廣人
適讀年齡:7-12歲,13-18歲
+5本

陳安儀:給13-18歲孩子的寒假推薦書單

推薦人:陳安儀 親職教育專家
適讀年齡:7-12歲,13-18歲
+5本

我要留言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