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百看不厭動物小百科套書(3冊)
0 (0) 評價
確認
  • 作者:加藤由子
  • 繪者:熊谷聰
  • 譯者:張東君
  •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14-04-08
  • 適讀:7-12歲,13-18歲
  • 學習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
  • 教育議題:環境
分享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 轉寄
  • 列印
推薦理由
吳聲海:這三本『原來如此!百看不厭動物小百科』系列的書中,作者就是利用許多我們日常生活的現象和常識,由我們比較熟悉的動物(哺乳類和鳥類為主)的構造和行為,來解釋演化、行為、和生態。在生態和行為兩本書,作者用的是問答和個案的方式說明動物如何做、為何做某些行為,或是動物的構造如何行使其特殊功能、以及為何行使那些功能。而『黑猩猩會變成人類嗎?達爾文沒說的動物故事』這本書,則是普及版的演化論,作者用了非常有趣的動物例子,把演化學裡面所有的觀念,都很清楚地介紹了。
胡妙芬:老虎的條紋是橫的還是直的?鯨魚會在海中溺水嗎?黑猩猩會變成人類嗎?3本動物的趣味提問,清楚比較不同動物的差異與功能,還可以弄懂演化觀念。特別值得推薦的是,插圖解說性特別強,十分利於知識消化。
本書介紹

系列特色

◎ 從動物外觀、行為到自然生態,最完整的動物知識,一網打盡。

◎  幽默逗趣的文字,絕妙舉例,生態觀念一讀就通,一看就懂!

◎  趣味又寫實的知識漫畫,輕鬆閱讀,引發科普興趣!

◎ 動物專家翻譯與審定,正確知識雙重把關。

 

內容簡介

「咦?原來如此!」觀察帶來驚奇,探索滿足好奇!

★身兼漫畫家與野生動物觀察指導員的作者熊谷聰,分享長年觀察動物的種種心得、實際經歷,強調圖鑑知識寶貴,但親眼所見與親身感受的觀察更為重要,也更能印象深刻。

★超過100則驚奇的動物生態知識,從動物的外觀講起,進而深入到動物的生活、特殊的行為與生態環境間的關係,以最深入淺出的向小讀者敍說最有趣的動物故事。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吳聲海審訂推薦

 

◎《老虎的條紋是橫的還是直的?不說不知道的動物生態學》

  關於動物生態的各種「為什麼?」讓既是漫畫家也是野生動物觀察指導員的作者熊谷聰,拿出觀察野生動物的獨家祕訣,帶你一起來解答!從動物外觀到自然環境,有趣的各種生態故事,一次告訴你!

  從生活周遭的動物開始著手觀察,只要你看得夠仔細,你就能觀察到許多圖鑑上也沒有說的祕密。本書作者熊谷聰,在長年參與生態保育活動的經驗中,分享許多他認為人可以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想法與省思。同時也結合民間傳說故事,驗證人類文化與自然風土習習相關,如果我們願意從動物身上學習,我們將尋覓到一座取之不盡的寶藏,獲取無數生活靈感。

 

◎《鯨魚會在海中溺水嗎?稀奇古怪動物行為學》

  各種稀奇古怪的動物行為,背後都隱藏了大自然生物相互依賴的道理!讓動物行為學專家加藤由子和生態漫畫家熊谷聰聯手用最輕鬆、最幽默的方式為你解答這41個讓人好奇到睡不著的有趣提問吧!

  動物行為學專家加藤由子,根據對動物的無比熱情與長年觀察的心得,再加上動物生態畫家熊谷聰幽默的漫畫,讓探索動物奧祕的旅程,更加好玩。喜歡動物的你,現在就從觀察動物開始,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也是動物學的小專家喔!

 

◎《黑猩猩會變成人類嗎?達爾文沒說的動物故事》

  身為漫畫家和野生動物觀察指導員的熊谷聰,親自探訪達爾文演化論的重要地點:加拉巴哥島,見證島上的動物演化事實。最精采的動物演化故事,帶你一次搞懂演化論的各種觀念,前進演化論的最前線!

  為了生存,動物從外在到內在逐漸演化,發現這件事,對人類有什麼樣的影響?動物界裡有多少的演化例證?那些故事告訴我們什麼?生物演化學是一門專業的科學,作者熊谷聰親自前進演化論的起源地,帶回熱騰騰的現場報導,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與小讀者談論,以大量的例子和故事來說明,幫助讀者在輕鬆無壓的狀態下,窺見生物演化史觀與研究的概貌!

 

繪者簡介

熊谷聰

  1954年出生於宮城縣仙台市。師事於漫畫家村野守美。歷經圖像設計、動畫製作後,活躍於學習漫畫家的領域。此外他也以「自然保護運動圖畫工作執筆家」的身分從事環境教育教材的開發製作,或是在動物專門學校或文化中心擔任講師。日本野生動物觀察指導員。「福島野生動物市民與科學家Forum」創作者。富山市家庭公園「實踐21世紀的動物園展示」計劃成員。

  平時一邊主辦郊山的野生動物觀察會、演講會,一邊追尋瀕臨絕種的日本水獺。

  著有《生物觀察》(岩崎書店)、《給小小動物學家的觀察書》(Bronx新社)、《哺乳類觀察書》、《蝙蝠觀察書》(人類文化社)等。

 

作者簡介

加藤由子

  1949年出生於大分縣。畢業於日本女子大學,專長為動物行為學。歷任移動行動動物園、多摩動物公園及上野動物園的動物解說員後,現在主要以撰寫動物相關書籍為業。此外,也為了消滅尼泊爾的狂犬病而從事志工活動。現為「人與動物的關係學會」理事。繪本作品有《動物腳印圖鑑》(岩崎書店),著作有《下雨天的貓咪很愛睡》(PHP研究所)、《大象的鼻子為什麼那麼長》(講談社)等。

 

推薦序

百看不厭動物小百科

文/吳聲海(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生物學好像沒有公式可以背,好像也沒有定理可以解釋所有的事。即使對很多人來說(包括念生物系和研究生物的人),要能夠知道每一種生物的構造和功能,是絕不可能的事;想要頭一次見到一種陌生的動物,就能說出牠的生活方式,更是困難。假設你第一次見到全身都有鱗片的穿山甲,從口裡伸出四十公分的細長舌頭,這樣奇特構造的用途實在很難想像得出。只有慢慢跟著這些動物(穿山甲走路很慢),看牠如何使用那根超長的舌頭吃東西,看他如何把自己卷成一個球,讓堅硬的鱗片把自己完全包住,才能猜得到可能的答案。

  難道這是唯一瞭解動物的方法嗎?如此做法,豈不是對每種動物都要花一大堆時間觀察和實驗才能知道答案嗎?豈不是想知道答案,就只能靠強記嗎?

  愛因斯坦不是一天就想出來相對論的公式;動物學家也不是一看到斑馬,就知道條紋的功用。就算想到了公式,猜出了功用,還是要靠其他人去實驗各種可能,才會有最後的結果。從看到一個現象開始,人的腦子就出現許許多多的想法;一個一個被淘汰修改,最後剩下的就是我們在書中見到的知識了。就像福爾摩斯說的,排除了不可能的,最後剩下的說法,縱使很離譜,一定就是真理。

  環境促成生物改變(演化),進而變更了生物的生活方式(生態和行為)。但是這些改變,都不是無中生有,無跡可循的。見到大象的鼻子,除了驚訝於它的形狀,更對那麼粗大的鼻尖可以撿起一粒花生感到不可思議。然而大象的鼻孔、嘴巴、牙齒,是所有哺乳動物都有的;會動的鼻子,也可以在馬來貘,豬的頭上見到。所以再仔細看,就可以想像出來:可以動的上唇和鼻子結合,就變成大象的長鼻了。象舉起鼻子,其實是噘嘴兼舉鼻。它代表的意義遠多於我們噘上唇所代表的意義。知道了這一點,我們接著可能會想知道大象舉起鼻子是做什麼(行為),舉起鼻子如何影響生存和繁殖和進食(生態),是什麼樣的環境讓鼻子和嘴唇會合在一起,變成大象這個模樣(演化)。

  這三本『原來如此!百看不厭動物小百科』系列的書中,作者就是利用許多我們日常生活的現象和常識,由我們比較熟悉的動物(哺乳類和鳥類為主)的構造和行為,來解釋演化、行為、和生態。在生態和行為兩本書,作者用的是問答和個案的方式說明動物如何做、為何做某些行為,或是動物的構造如何行使其特殊功能、以及為何行使那些功能。而『黑猩猩會變成人類嗎?達爾文沒說的動物故事』這本書,則是普及版的演化論,作者用了非常有趣的動物例子,把演化學裡面所有的觀念,都很清楚地介紹了。

  鮪魚肚為什麼是白的?鹿角上為什麼有時會長毛?馬為什麼只有一根腳趾?這些我們從小背起來或是常看到的現象,在知道了牠們生活的方式之後,就真的讓人有「原來如此」的驚歎。但是還是有些讓人意外的情形,讓我們有限的大腦,真的一時想不出適當的解釋。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例子,是飛鼠在廢棄的校舍牆上打洞做巢(當然得是木頭的外牆才行)。我在山上也見過飛鼠很多次,看到牠們夜間從樹頂躍下,張開飛膜滑翔的樣子,總是非常興奮,但也都為牠們擔心,到底牠們知不知道會降落在哪裡。在我想來,飛鼠總是利用大樹上的樹洞做巢,怎麼會跑到房子上作巢?又為什麼同一隻飛鼠會在牆上做好幾個巢?

  等看了書,就知道答案了。

 

譯者

張東君

   臺大動物系碩士、日本京都大學理學研究科博士候選人。科普作家、推理評論家。第五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少年組特別獎翻譯類得主。現任財團法人臺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祕書組組長。著有《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小魯文化出版)、《動物勉強學堂》、《象什麼》、《青蛙巫婆動物魔法廚房》等,兩本譯成韓文、兩本簡體中文,並翻譯多本科普書,例如《動物繪本日記1:和青蛙在一起》(小魯文化出版)等。目標為「著譯等身」。

+ 展開
大家也愛看這些書單

王文華:給7-12歲孩子的寒假推薦書單

推薦人:王文華 童書作家,曾經是小學教師
適讀年齡:7-12歲,13-18歲
+10本

陳安儀:給13-18歲孩子的寒假推薦書單

推薦人:陳安儀 親職教育專家
適讀年齡:7-12歲,13-18歲
+5本

昆蟲迷的必啃書單!【這科不能不學】

推薦人:呂育修(親子天下資深童書編輯)
適讀年齡:0-6歲,7-12歲,13-18歲
+16本

我要留言

熱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