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國一的兒子,用幼兒的方式表達需求,你內心無奈又傷腦筋吧,什麼時候兒子才長大?為什麼只有兇才有效呢?
不曉得他吵鬧的行為有幾年?用吵鬧有得到他要的嗎?如果吵鬧是他的手段,建議你在兒子吵鬧時忽視他的行為,當他明確表達「我想要什麼時候看電視」時滿足他,讓他感受明白表達的正向效果。但是如果兒子提出要求,總是被你們拒絕,或許他吵鬧是在表達:「聽聽我的聲音吧,不要只要求我聽你們的。」此時吵鬧是證明「我」的存在,你們過去有機會讓兒子做決定嗎?
如果吵鬧是上國中才有的行為,得想想兒子是否有適應、功課、人際方面的壓力與困難。很多人升國中都需要適應期,如果成人對他們有高期待,加上天天考不完的試,看電視及玩樂就成了孩子放鬆、解壓的管道。此時要關心他的壓力,同理他每天考試很辛苦,提醒他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你可以跟兒子討論,他有多少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告訴他:「好好放鬆、享受吧!你想安排在何時呢?」生活不只有功課,適時的休閒就像在充電,讓兒子電力滿格,為明天奮鬥。
若你的其他孩子表現優秀,會為小兒子帶來挫折。挫折太深容易透過玩樂逃避痛苦,這樣的少年很需要成就感,建議你經常具體肯定他的能力,例如哪個科目很擅長。再為不擅長的科目設立努力一點點就可以達成的目標,不斷累積他的成功經驗。最後絕對不拿他跟別人比較。當國中生的父母真的很勞累,祝福你一切順利。
本平台服務提供的資訊旨在協助家長釐清迷思,不能取代實際醫師問診與專家當面諮詢,若您仍擔心孩子的問題,請務必帶孩子實際就診、或尋找諮詢,切勿耽誤就醫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