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的孩子今年高一,個性形塑讓人越來越擔心,生活常規方面父母如何耳提面命,依然無動於衷!例如:走到哪電燈開到哪,卻不順手關燈!日常清潔習慣也是隨心所慾,要常態整理需要父母每個環節一再催促,洗澡吃飯睡覺,不叮就隨心所慾了!由小到大,反覆叮嚀生活常規後再放手自主管理,卻一直没達到常態規律!隨著年齡成長,慢慢養成對事無責任心,凡事無所謂,没什麼得失心,對奬懲似乎無感,不太因奬勵而努力,也不因懲罰而服從,但也不會完全無視.最近一次案例,因他一直很希望能擁有蘋果手機,升高一以來跟父母親子關係一直很冷淡,因此提議若這次成績努力上升到3科以內不及格(上次因完全擺爛,9科不及格,有一半是文科,有背就能及格的),就達成他心願,結果依然9科不及格,但孩子強調他有認真了,且都有進步,40分進步到50分.另一件事是手機使用衝突,孩子使用手機有中毒傾向,自主管理差,被學校老師没收過,家長也自行停用過,最近又被爸爸没收手機中,但他依然無所謂,用冷漠的對待表逹抗議,卻不改善自己行為,面對這些行為反應,希望能更理解孩子心裡所想,做有效溝通,解決越來越嚴重的親子關係,請專家是否給予一些建議或提議,謝謝!
孩子的行為讓你很失望又不安,你和先生很想拉孩子一把,推他前進,但是卻很無力,身為爸媽的人在面對高中的孩子常會有這種無助感,即便如此,還是不斷問自己:「還能為孩子做些甚麼?」真是天下父母心。既然你曾努力要規範孩子卻徒勞無功,再多的溝通會不會讓孩子以為你又要控制、規定、要求他做什麼呢?你會願意試著放手,把部分的事情---如考試、零用錢、個人行為---還給我行我素的孩子嗎?和讓他活在一個有規則的空間,從自己行為的後果中學習。如,在學校若考試不及格,學校有它的制度,如需要補考、寒暑期重修課程,老師會要求孩子,讓孩子面對來自老師的壓力,承受自然的結果。在家中,把房間空間也還給他,不進去幫他打掃、不要求整理、要不要洗澡由他自己決定,爸媽只滿足基本生活功能,如提供三餐和供餐時間,如果時間超過,他可自行熱餐;要洗的衣物固定放在一個籃子裡,爸媽就協助清洗。也可以讓孩子計畫性使用金錢,如使用部分壓歲錢來滿足較大的慾望,如手機。這不是處罰或無視孩子的行為,而是給他時間和空間,讓他有機會跳脫與爸媽的權力拉扯,冷靜思考、發現自己到底怎麼了。更重要的是,爸媽也要有自己的生活,照顧身體健康,等待孩子從混亂中覺醒。
本平台服務提供的資訊旨在協助家長釐清迷思,不能取代實際醫師問診與專家當面諮詢,若您仍擔心孩子的問題,請務必帶孩子實際就診、或尋找諮詢,切勿耽誤就醫時機。
分享你的想法,送親子幣
NEW!試試看最新的親子貼圖
2則留言
-
洪宗
2017-05-20
很實用的一篇文章,一起分享
-
沈時廷
2016-01-26

苦惱
-
當期雜誌 出刊
-
當期雜誌 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