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兩個小孩沉迷積木一直是大家都知道的事,除了滿坑的樂高,兩兄弟對於科學的熱愛,也讓他們從小有著不少智高的科學組玩具。小時的一大箱智高工程積木才剛移交給小表弟妹們,跟一群小小孩再次重溫一樣玩得盡興。而再大時玩的科學積木組,光學顯微鏡、風力發電、水壓力動能…...,到現在都還擺在書桌上顯眼的位置。
收到親子天下的邀約,知道是我們向來很熟悉的智高,而且是再加上更創新科技的機器人組,這當然迫不及待地想試試了。
親子天下《小孩的科學》推動STEAM學習概念,與「智高」跨界合作,讓這樣的科學積木,成為充份體驗STEAM知識最貼切的教材。
所謂STEAM,指的是科學(S)、科技(T)、工程(E)、藝術(A)與數學(M),結合智高的科學積木「爬牆機器人」,便是希望鼓勵橫跨這五種領域的知識應用,讓孩子不僅僅是僵化的單向學習知識,更能結合實際的動手實驗,在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地反饋所學的知識,加以驗證,也能透過不斷的思索,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這樣的學習經驗,對孩子是更活化更能融會貫通的學習方式,這對將來在知識運用、問題解決上都有著極大的幫助。
《小孩的科學STEAM系列01:爬牆機器人》包含一組智高爬牆機器人與一本STEAM學習手冊。
全套176顆積木,除了可組合出爬牆機器人,更能以回歸各別基本組合,或是再演化的組裝方式,由基本到複雜的一步步演進,變化成工業機器人手臂、吸力拖車、吸力槍、手機支架、橢圓規與尺蠖等7種變形。
透過爬牆機器人組,孩子能接觸到平常較難有機會學習的工程概念與實際操作,齒輪機械、馬達動力與吸盤大氣壓力,印證STEAM學習手冊中的知識,發現科學所帶來的樂趣。
而充滿好奇心,創意無限的孩子,更可鼓勵他創造出不一樣的變形,想想還能做出什麼樣運用科學與工程原理的小工具呢?
組合好的仿生機器生物還能有爬牆功能,這是安安實際組裝後,覺得最有意思的部份。
這隻仿生機器獸,安安覺得牠像隻蜥蝪,幫浦式的吸盤功能,讓牠的腳能像壁虎一樣在牆上行走,除了能從中體驗了解吸力科學,頭部與尾巴可左右搖擺的功能,同時也能觀察學習生物的行走模式。
▼從最初的架構組合起,組智高對兩兄弟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
吸管的部份內附的是一整條,再依說明書剪取所須的長度,這讓安安有點下不了刀,深怕這一剪下去錯了,就難挽回了,跑來跟我求助,要我幫忙再確認。
這倒是個意外的學習機會,凡事行動前再三確認,不衝動、不要有不顧後果的行事,謹慎的確認方法,就是再去了解組裝所運用的科學原理,再次複習。
▼沒兩下就完成了
照著說明書組裝很容易,但是否能發揮出應有的功能,就是組裝時,是否有著一步步確認科學原理的態度。
▼ 試試看木頭牆面
實驗成果如果不如預期,那就該有找出問題,不斷修正的實驗精神,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是孩子們印證知識,發現問題,動腦思考的最加機會。
▼ 發現玻璃牆面的附著力比木質牆面好許多,為什麼呢?想一想。
▼ 黏不久,問題在哪?調整角度看看...
▼ 成功了!
▼ 意猶未盡,再組個別的看看。
▼ 機器手臂,完成!
▼吸吸看,能吸得起手機嗎?
▼ 雖然手機是鐵質的,但運用的起重原理原來與磁力無關,手機也太重了…
▼耶,不須要具有磁性的物品,簡易重量較輕的紙盒吸起來了,成功!
在網路如此發達,資訊取得容易且豐富的時代,知識的吸收已是相當輕而易舉,然而對於設計思維、思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卻無法透過這些管道獲得,也讓孩子們缺少了統整STEAM領域的機會與能力。
創意科學積木是很適合培養這些能力的工具,《小孩的科學STEAM系列01:爬牆機器人》推薦給大家!
*本文出自於【藍子兄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簡介|藍子媽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