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的女兒讀這一本書時,已經稍微了解二戰期間,德國人迫害猶太人的歷史,我們一起看過相關主題的繪本、圖書及多部電影,明白這段歷史帶給後人的影響。所以,當我將這本書丟給她們當作是寒假的閱讀書籍時,她們大約可以理解故事中會描述哪些畫面。她們投入此書後,不斷的告訴我:「這本書會忍不住一直看下去。」讀到最後,她們還以一種極為悽慘的心情告訴我:「那個德國小孩不小心跑進集中營,結果死了。」多可怕的結局!
我能理解為何zoyo忍不住一直往下看,因為讀者心裡大都擔心著德國孩子會發生什麼事?所以追著劇情往下走,很弔詭的,我們卻忘了圍牆內的那些猶太孩子其實正在發生某些被迫害的事情,而書中卻沒有一五一十的描述,全由讀者自行想像,而我們想像的永遠追不上當時那些驚恐的事件。
一個將領的孩子-布魯諾,隨著父親從德國柏林搬到波蘭,他苦悶著自己得與玩伴分離,期待能夠在新住處找到新朋友。他透過窗看見遠處拉起了鐵絲,那醜陋的地方一點綠意都沒有,裡頭有數千人,高矮老少皆有,他們都穿著藍條紋衣,眼神呆滯著走動。他忍不住問爸爸那些人是誰?爸爸卻冷冷的回答:「他們不是人。」
父親為何這樣說?也許是因為他是奧許維茨集中營的司令官,一個權力很高、認為德國人最優越,而不斷貶低猶太人的人。
布魯諾的奶奶並不認同自己的兒子這樣做,「穿著漂亮的制服,看起來很帥;穿得人模人樣,做些可怕到家的事,我一想到就羞愧。」;布魯諾的媽媽也受不了,「可怕極了,我再也受不了。」人性在這個家不斷的發出抗議的聲音。
布魯諾終於找到一個朋友-圍牆內的舒穆爾,一個光頭、臉頰凹陷、瘦得不成樣、穿條紋衣的男孩,他們兩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卻有著截然不同、反差極大的人生。
當兩個男孩相見時,成為書中最高潮之處,他們未曾一起跑跳、探險,只是坐在圍牆內外聊聊天,這樣的日子過了一整年。直到布魯諾要回柏林前,兩人決定要好好玩一回,布魯諾穿上條紋衣,溜進了集中營,在裡頭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人人都是被踐踏的,很不幸的,布魯諾在這裡被誤以為是猶太人,小小生命在毒氣室裡黑暗結束,布魯諾與舒穆爾不僅同年同月同日生,還同年同月同日死。作者真的很大膽的下了這樣的結局,讓讀者都僵硬著身軀不敢想像。
整本書諷刺著人人平等的矛盾之處,種族的歧視以及在這個家庭中,傭人的尊嚴不被重視,即便是小主人的姐姐也對著在家裡的傭人不甚友善,覺得她是下等之人。小主人布魯諾想著:在他心中,他知道無論如何都不能對別人不禮貌,就算是為你工作的人也一樣,畢竟世界上是有『教養』這種東西的。
書裡這一段姐姐對傭人不客氣的段落也是女兒zoyo無法接受的部分。
最令人深思的,就是布魯諾思考著:
處在圍牆內外的人有什麼不一樣,一邊是制服筆挺,一邊是條紋衣,又到底誰來決定哪些人穿條紋衣?哪些人穿制服?
這問題透過孩子純真的心靈,更是讓成人心中沉重不已,或許生活中也有許多不平等的事件不停的發生著。
這本書適合高年級以上的孩子閱讀,透過這本書了解20世紀這一關於族群的事件,也許未來長大踏上德國、波蘭、荷蘭(安妮之家)等國土地時,會有許多感觸,而再次閱讀此段歷史的書籍時,能夠明白猶太民族在這個事件過後,多麼努力的繼續站立在這世界。當然,當我們看過這樣的讀本後,面對不同族群、不同階級時,能否給予尊重、平等看待,是我們應該要認真面對學習的地方。
延伸書目:
《大衛之星》格林
《安妮日記》皇冠
延伸閱讀:
Selena好書傳送門《孩子們,玩創作!》博客來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