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作者蘇珊•坎恩(Susan Cain)日前在美國國家廣播電台專訪中,給父母師長引導內向小孩的實用建議。
Q: 什麼是內向小孩?
A: 內向小孩跟內向大人其實沒有什麼不同。內向是指一個人在安靜、和諧的環境下,自我感覺最好。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神經構造不同。內向的人神經比較敏感。
Q: 內向跟害羞不一樣嗎?
A: 不一樣。害羞比較像是害怕被評價。害羞是一種自我意識,不希望被論斷,容易尷尬或窘迫。實務上,有些內向小孩會害羞,有些不會。外向小孩也會害羞。
Q: 內向小孩要如何融入課堂活動?
A: 近來教育界有很多檢討:「課堂參與」真正的意義是什麼?是否在我們的教育文化中被過分強調了?過去老師對總是舉手發言的小孩評價太高。
Q: 老師可以怎麼做?
A: 要求孩子先思考一分鐘,再舉手回答問題。或是讓孩子兩人一組,互相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後,再兩人一起向全班發表看法。這給內向小孩思考的時間和發言的幾會。
Q: 使用社群媒體教學對內向小孩有幫助嗎?
A: 有,社群媒體現在很風行,對內向小孩而言是利大於弊。很多老師發現,在課堂上不太發表意見的小孩,可以很好的利用社群媒體發聲。
Q: 學校演講的時候,老師應該要求內向小孩參與嗎?
A: 應該。我想拿捏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把小孩焦慮的程度從1到10量化,老師可以在不讓孩子焦慮程度超過6的前提下盡量要求。
老師也應該幫助孩子了解演講題目,讓孩子對演講內容產生興趣。讓孩子就他們真正有興趣的題目發表演講,不要逼孩子講一些討好大人的內容,這會讓他們產生排斥感。
Q: 團體作業怎麼樣呢?對內向孩子有幫助嗎?
A: 這跟小組的組成有很大關係。有些小組合作得很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角色,這就很有幫助。 但也有些小組是由強勢孩子主導,其他孩子只等著拿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