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行為發生在我們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孩子幾乎無緣更為深入地了解這項人類的重要活動。如果能透析其背後的機巧布局,孩子或許對琳瑯滿目的商品將能更理性的選擇,甚至因為具備了關於「銷售」的概念,開始對「行銷手法」展開更多創意性思考。
在透過《檸檬水戰爭》裡一對兄妹為搶奪檸檬水生意而頻頻出招的緊湊情節,年輕讀者一路跟著倆兄妹諜對諜、見招拆招、拆招又出招。
哥哥賣檸檬水,更賣笑臉,用心拉攏顧客;妹妹則把攤位設到最前頭,再用剪紙蝴蝶、皺紋紙花把攤位裝扮得明亮耀眼,客人通通被攔截。
哥哥不甘示弱,祭出超低價檸檬水,又把生意搶了回來;妹妹不服氣,為檸檬水添了「附加價值」--買檸檬水附贈「開心」,客人可被免費彩繪指甲、編織頭髮、還免費吃小點心。
眼看就要成為輸家,哥哥想到主動出擊,把攤位移到人來人往又熱得半死的市中心,這上好的「地點」讓檸檬水身價飆漲,一杯一百元也一下子賣光光,大把鈔票輕易入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妹妹有更棒的點子,乾脆運用「加盟店」概念,躺著收佣金也能贏局!
這一來一往的激烈競爭最終變了質,偷雞摸狗的惡性競爭終於上場,爾虞我詐,彷彿風雲詭譎之真實商場。這其中,讀者一路血淋淋地體驗了「合資企業」、「低價銷售」、「拓展全球市場」、「蓄意損毀」、「危機管理」……等概念。
第二本《檸檬水犯罪事件》精采程度不遑多讓,從第一本留下的疑雲展演了一場令人屏息的「模擬審判」,年輕讀者跟著四年O班的精采公審,將「被告」、「辯護」、「陪審團」、「偽證」、「間接證據」等概念輕易植入腦海。
「社會科學類」的書籍多半生硬而理論化,鮮有平易近人的論述,更何況把相關概念織入故事裡,布設成高潮迭起的小說?這兩本作品,無疑是獨具創意的社會科學類輕巧文學,讓年輕讀者輕鬆進入社會科學的堂奧一窺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