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調皮最善良的真小孩《長襪皮皮來嘍!》2015全新改版,經典再現!>>
林格倫是我心目中最崇敬的童書作家之一,天下雜誌從2008年展開她的叢書出版計畫後,她筆下幾個著名的主角也陸續在台深根。我於2011年回台後,更見證一股長襪皮皮熱潮,參與不少場一整班、一整年級,甚至一整校群起瘋迷皮皮的活動。
台南有間小學全校師生在開學日打扮成皮皮模樣,連男校長與男主任都點雀斑、穿戴裙子、長襪、紅辮子、假髮。那天,我也裝扮成皮皮和全校說了一整個早上的故事。學校一位閱讀老師事後跟我說,皮皮帶給他們全校好大的改變,是她沒見過得。
這樣的例子很多,一些原本不知如何欣賞長襪皮皮的成人,在理解作品精神後帶讀,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愛閱讀的孩子開始找書看,孩子的問答反應也讓大人刮目相看。孩子得到閱讀樂趣,大人也看到尊重孩子主體的教養價值,讓孩子在自由自在的玩樂中培養出的創意、勇氣與能力,遠超乎「樣板教養」可辦到的程度。
繪本改編版,濃縮自長襪皮皮系列三書的第一集,是作者於1945年在歐美一鳴驚人之作。由於繪本以圖為主、以文為輔,要將多層次的文字簡化又不失其精神,確實不易,但本書的編排凸顯文字書無法達到的視覺效果,反而讓年幼讀者更容易融入故事情境。
書中一出場「很聽話、很有教養、很乖的好孩子」的湯姆和安妮卡,就是所謂「樣板教養」的產物,他們是台灣教養者向來追求的典範:乾淨、整齊、聽話、不犯錯。但這種制式養成使他們提早喪失一個人該有「自由的創造」與「探索的勇氣」原生能力。
這兩個模範生只能在院子裡玩設定好的遊戲,巴望隔壁能出現一個「救世主」。皮皮出現後,讀者很清楚地看出兩邊的對照差異,也見證孩子本該有的照顧自己、平等看待動物、解決問題、創意生活等能力,以及自由玩樂與快樂生活的權利。
皮皮看來異常的身世,如獨居生活、一袋金幣、一隻馬、一隻猴子,並有比警察還強壯的力氣,正是作者為凸顯以上訴求特別為主角量身訂做的。帶讀者若能先思索這些脈絡,即使是繪本,孩子在享受故事驚奇的同時,也能和他們進行一場深度討論。
例如在閱讀過程中或結束後,和孩子觸及這些討論:「為何湯米跟安妮卡很希望隔壁能住進有孩子的人?」「為什麼他們很無聊?難道他們不能自己玩得開心嗎?」當孩子答出皮皮很好玩這種模糊答案時,就可再問:「那皮皮怎麼讓他的生活變得好玩?」「皮皮跟他們兄妹玩的遊戲有什麼不同?」
引導孩子討論了創意與遊戲的生活態度後,再討論秩序,如「那皮皮用不同的方法生活,有把生活搞得一團糟嗎?她有辦法照顧自己嗎?」「她厲害的地方在哪裡?」「她力氣很大,那她把力氣用在什麼地方?有沒有拿去欺負別人?」「你喜歡她什麼地方?」
師生親子如此一來一往的對話,配合圖裡有趣且豐富的細節,便能層層深入故事意含,我相信不管大人小孩,會因此經歷一趟滿足的深度之旅,大人也會理解為何讀長襪皮皮長大的瑞典孩子,為何特別有自信、創意、能力而且感到很幸福。當然,要是孩子跟大人都上癮,無法自拔而想知道更多皮皮的故事,那就找三本文字書繼續讀吧!
★全世界最調皮最善良的真小孩《長襪皮皮來嘍!》2015全新改版,經典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