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台生育補助、育兒津貼及幼兒就學補助全蒐羅>>立刻查詢
★★親子天下 X 長庚兒科醫師群,【請問兒科醫生】火熱上線!
小孩發燒是常見的健康狀況題,也最令家長擔憂。有些家長擔心吃太多藥會傷身,急著用各種方式幫孩子降低體溫,有些家長會自行縮短吃退燒藥的間隔時間。其實,這些做法都不是最正確的。面對小孩發燒,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林思偕綜整三個重要觀念,幫助家長給孩子最安心的照顧。
一、別急著退燒,反覆發燒應就醫找原因
天氣忽冷忽熱,病毒肆虐,小寶貝容易發髙燒,許多著急的家長害怕孩子發燒會燒壞腦子,急著用退燒貼片、冰枕,塞劑等各種方式降低體溫,或者藥物間隔時間還沒到,就接連餵孩子服用多種退燒藥。
其實,很多疾病都會引起發燒,孩子發燒時應就醫診察,找出體溫升高的病因並治療。各種退燒藥的效果都只能維持幾個小時,如果疾病的過程還沒結束,反覆發燒是很常見的事情,應持續就醫尋找原因,任何退燒藥都必須小心劑量和頻率,過量使用都不安全。
二、了解退燒藥的潛在風險,並謹慎使用
常用兒童口服退燒藥有兩種成分,一種是乙醯氨酚(俗稱普拿疼paracetamol),另一種則是布洛芬(Ibuprofen),同時有鎮痛抗發炎的效果。刊登在2008年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一項大規模研究指出,嬰兒期就吃普拿疼退燒的孩子,將來長到六、七歲時,氣喘機率比其他從沒有服用此種藥物的孩童高出46%,罹患濕疹及過敏性結膜炎的機率也倍增。
研究人員強調,這項發現不代表父母應該停止給孩子服用普拿疼,普拿疼仍是兒童鎮痛止熱的優先選擇,只是應該等到孩子燒到38.5℃才用,且需留心普拿疼使用過量容易引發肝衰竭的風險。
至於布洛芬,研究顯示它在小兒鎮痛止熱的效果上優於普拿疼,且目前沒有增加氣喘風險的疑慮,因此廣為兒科醫師所愛用。但布洛芬有引起過敏的潛在風險,從單純的臉部水腫、蕁麻疹,甚至嚴重全身起水泡皮疹的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teven-Johnson syndrome) 和過敏性休克均有案例報告,還是要小心使用。
此外,布洛芬過敏常容易和其他非類固醇消炎劑(NSAID)有交叉反應性,因此要避免併用。某些小朋友同時對普拿疼及布洛芬過敏,一旦發起燒來,常讓家長和醫師傷透腦筋。
如有嚴重嘔吐、孩子拒絕吃藥等狀況,有時考慮使用肛門塞劑退燒,其主要成份為待克菲那(Diclofenac),像布洛芬一樣屬非類固醇消炎劑,除容易過敏外,日前還有報告顯示經常服用會讓一般人罹患心臟病的機會增加四成,也有急性肝壞死的病例,不可不慎。
三、高燒不退,可採取適當的物理方式降溫
孩子高燒不退,除了遵照醫囑給予退燒藥外,居家照護須留意以下幾件事:
1.可抱小朋友洗29~32℃的溫水澡幫忙散熱,或是開冷氣等物理方式降溫。
2.由於發燒,無形中水分會由皮膚散失更多,務必要多喝水。
3.如果持續高燒不退超過3天,或孩子有嗜睡、燒退了但精神活力仍不好,或者呼吸急促、肢體不自主抖動等現象,就要注意可能病況加重,提醒家長儘速帶孩子就醫。
更多正確的退燒觀念與建議,可參考台灣兒科醫學會的 「兒童發燒生病處置建議」。
本文轉載自《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