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台生育補助、育兒津貼及幼兒就學補助全蒐羅>>立刻查詢
飲食SOS方法
確保孩子飲食適當,不只是讓他吃適量的各種營養食物──他得乖乖吃你提供的食物。但幼兒渴望「獨立」的追求,可能會讓用餐成為一種權力遊戲。孩子拒絕用餐,並不表示他不喜歡你提供的食物,而是他正處在拒絕一切的階段,孩子認為放進自己嘴裡的食物,是他所能控制的事物之一。
在飲食上,一個惡性循環可能輕易地展開──孩子做了一些事,然後你以某種方式做出反應,他再視你的反應而反應,如此不斷循環。孩子永遠不會改變自己,這意味著你得改變你的行為,讓孩子因為你的改變而做出改變。
父母很容易因為孩子的飲食狀況而做出反應,畢竟這是關乎情感本能的問題。和其他動物一樣,人類也有餵養孩子的天生本能,當孩子拒絕吃東西──或拒絕吃大部分東西──父母會驚慌失措。他們知道孩子需要吃東西,所以會妥協,從而養成孩子挑食、隨意吃,以及其他不良飲食習慣。
這就是為什麼SOS方法如此重要,尤其是「退開」這一步──當孩子拒絕吃營養的食物,或根本就拒絕進食時──能幫助你不抓狂。因為情感抽離,你可以保有理性客觀。到了「觀察」階段,你可以冷靜審視自己做了什麼,才會造成現在的局面,以及孩子做出怎樣的行為。
處理時,務必保持耐心、冷靜及意志力,在需要解決問題之處建立秩序,絕對不能顯露情緒。坐在桌旁一小時處理孩子的飲食問題,令人沮喪嗎?當然是!然而,顯露出無奈只會讓問題雪上加霜。相反地,表現出耐心、寬容和決心時,解決方案就會自然而然浮現出來。
當然,挑食、拒食不是唯二難以處理的飲食問題。接下來,將告訴你如何讓孩子乖乖坐著用餐、不亂吐或亂丟食物,以及學會良好的餐桌禮儀。
狀況1─用餐時吵鬧不休
你有一個二歲半和一個四歲的孩子,從日托中心帶他們回家時大約晚上六點,等準備好晚餐已經七點了。晚餐時間往往有很多抱怨和吵鬧。餐桌禮儀與愉快地談話?別想了!你只想在不爆發的狀態下搞定晚餐,然而,你通常在大喊大叫之中結束令人精疲力盡的晚餐時間。
退開→ 深呼吸,先別急著反應。
觀察→ 孩子早上幾點起床?幾點該入睡?他什麼時候吃午餐及點心?
期望→ 擁有一起享用晚餐的和平愉快時光。
處理→ 你想與暴躁且疲倦的孩子共享愉快的晚餐。然而,他太晚吃,這意味著孩子很可能沒有足夠的睡眠,所以在一天的結束前引發了問題。如同之前所說,幼童的生理時鐘是十二小時制――清醒十二小時,睡十二小時,每三小時需要進食,緩衝時間為三十分鐘。當父母為了自己的方便而搞亂了時程表,往往會造成孩子在餐桌上的行為問題。
能否提早回家?或提前準備好食物,一回到家就能用餐?如果回家車程漫長,可先在車上提供孩子部分晚餐,回家就可以只吃水果和優格,孩子在血糖不過低的情況下與你共同用餐。或是確保日托中心的下午點心分量足夠,孩子回到家時不會飢腸轆轆。
狀況2─不肯乖乖坐著用餐
三歲孩子吃了幾口食物後,就想離桌去玩。你擔心他沒有吃到足夠分量。
退開→ 深呼吸,先別急著反應。
觀察→ 你期待孩子能坐多久?是否訓練過孩子的聽話能力與專注力?他能集中精神地玩拼圖或遊戲嗎?你有沒有告訴孩子必須留在餐桌上,直到被允許離開?你是否讓孩子亂吃別的食物,以彌補他用餐不足的分量?你是否跟孩子一起坐在餐桌邊,讓他明白用餐時就該這麼做?
期望→ 孩子留在餐桌邊,吃完該吃的分量,直到被允許離開。
處理→ 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先瞭解孩子能安坐在餐桌邊的時間――以他的年紀來說,不應超過三十分鐘。所以,如果孩子才坐下二分鐘就想離桌,應延長他的注意力時間。我的姪女才二歲,已經能與大家坐在同一張桌子邊一個小時。她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早期學習的基礎,培養了她的專注技巧。
除了訓練注意力,你也要將期望表達清楚:「你得坐在這裡用餐,直到媽咪或爸爸說可以離開。」教導孩子該如何請求離桌:「我可以先離開嗎?」也可以對三~四歲的孩子嘗試運用「待在餐桌旁的技巧」。
孩子離桌之後,不要讓他亂吃別的食物,這等於變相獎勵他不吃的行為。如果孩子沒有吃完你給他的分量,在下一餐前不要給他任何食物;也要確保當大家坐在一起用餐時,你是個在固定時間坐在餐桌旁用餐的好榜樣。
待在餐桌旁的技巧
1 設置一個十分鐘的計時器,讓孩子接受挑戰,安坐在桌邊直到計時器響起。
2 每天將定時器多設置幾分鐘。請確保你是在白天建立他的注意力時間。
3 幾天後,孩子就能在每次用餐時,安坐在桌邊二十~三十分鐘。
狀況3─亂吐食物
二十個月大的孩子吐出了口中咀嚼的肉塊,你不知道他是因為不喜歡、覺得好玩、或單純是在挑釁?
退開→ 深呼吸,先別急著反應。
觀察→ 他吐出怎樣的肉塊?如何烹調?肉塊切得多大?他這麼做,是不是因為肉塊與其他食物混合在一起?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好嗎?他喜歡說話嗎?你明白孩子在說什麼嗎?他大部分牙齒都長齊了嗎?
期望→ 孩子把食物吃進去,而不是吐出來。
處理→ 在這個階段,孩子已經從吃塊狀或糊狀的食物,過渡到吃全肉和蔬菜。換句話說,孩子學會咀嚼。然而,有些孩子會偷懶。這就是為什麼在這個階段,常看到孩子吐出肉塊,因為他偷懶,只吸出肉汁,然後將纖維吐出來。經驗法則告訴我們,紅肉比魚或禽肉稍微堅韌,所以在一開始先提供柔軟的蛋白質比較好。可從燉煮過的紅肉開始讓孩子練習,因為肉質比較嫩。確保將肉塊切得夠小,孩子才能咀嚼和吞嚥。
這種做法同樣適用於蔬菜,確保蔬菜切得夠細碎,孩子才能掌握咀嚼食物的訣竅,並停止吐出食物的行為。這個階段,請爸媽明白,孩子不是在挑釁,他只是在學習。
你也許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思考孩子的表達能力。這是因為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與良好的咀嚼能力之間有正向的關係。兩者都需要強健的臉部肌肉;而咀嚼也促進更多唾液產生,有助於說話。所以,如果你發現孩子有任何說話上的問題,建議從聽覺發展與咀嚼能力開始檢視,它們互有關連。
狀況4─孩子吃得夠多嗎?
四歲的孩子在用餐時間吃得跟鳥兒一樣少,他並沒有不喜歡某類食物,而是任何食物都不願吃太多。你擔心他吃的分量不夠,所以盡量讓他喝足夠的牛奶,補充蛋白質。你不想逼他吃,但又怕孩子得不到適當的營養。由於他實在吃不多,你也不知道該讓他在餐桌旁待多久。
退開→ 深呼吸,先別急著反應。
觀察→ 孩子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吃點心?點心的分量多大?你讓他喝多少牛奶?他吃下的碳水化合物是否比蛋白質、水果和蔬菜多?
期望→ 孩子在正確的時間,吃下適量且適當的食物。
處理→ 整體來看孩子每天吃什麼、吃多少分量,將它與第九九頁(如下)的建議分量做對照。為了讓孩子用餐的分量正常,建議先杜絕零食一陣子,並減少牛奶的攝取量,這樣他才不會被牛奶撐飽。對於四~八歲的孩子,每天乳製品的建議攝取量是兩杯半,包括牛奶、優格,起司等所有乳製品。然後準備均衡的餐點,讓孩子習慣固定的用餐時間,吃每餐該吃的分量。
讓孩子知道,用餐時間是拿來吃飯的,鼓勵他吃,而非花時間與他對話。當孩子坐下來吃飯時,給他十分鐘左右的專注用餐時間,讓他專注於用餐這件事上;另外十~十五分鐘,鼓勵他吃完餐點。然後拿走孩子的餐盤,讓他吃優格和一些水果作為甜點。
健康的每日分量
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USDA)建議幼童每日所需分量如下:
二∼三歲
✽五七克蛋白質。
✽二杯(四五○克)乳製品。
✽一杯(二二六克)蔬菜及一杯(二二六克)水果。
✽八五克碳水化合物。
✽三茶匙油。
四∼八歲
✽一一五克蛋白質。
✽二‧五杯(五七○克)乳製品。
✽一‧五杯(三四○克)蔬菜及一∼一‧五杯(二二六∼三四○克)水果。
✽一四二克碳水化合物。
✽四茶匙油
本文摘自《幼兒教養現場SOS!》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