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是我們身為父母想給孩子的人生資產。但是什麼叫有自信?有自信一定是因為覺得自己很成功?又或者一定是因為相信自己是最好的?
以下幾個讓我省思停留的時刻,是我在生活中,看到具有真自信孩子的故事......
自信是能欣賞別人的成功
一大群高大青少年,魚貫的從YMCA 走出來,他們的背後都背著游泳袋。女兒和兒子從這群青少年中迎向我,跳上車後我不解的問他們:「為什麼有些人的游泳袋是紅色的?你們是黑色的?我還看見藍色的呢?」
十八歲的女兒寧寧回答我:「因為只有進入全國代表隊(National Team)的人才能背紅袋子;背藍袋子的表示他們進入了奧林匹克選拔隊(Olympic Team);我和弟弟不到那樣的資格(not qualified) ,所以我們的袋子是黑色的。」
我這個平凡的媽媽一聽孩子這麼說,心中馬上激動了起來,義正詞嚴的問孩子:「怎麼可以這樣不公平呢?以顏色來區分,那不是讓大部分的孩子覺得自己的游泳能力不夠好嗎?」
寧寧聽我這麼說,順口就回答我:「媽媽,那些孩子真的游得很快,而且幾乎每天都在練習,他們當然是最好的。我拿黑袋子有什麼關係?我有那麼多功課和活動,一個星期又只能練習兩次,本來就不一樣,我覺得是公平的!」
十五歲的弟弟小福,聽完姊姊說的話,又補上兩句:「他們真的游得很快,你要在他們旁邊游才會知道。我怎麼可能趕得上呢?他們真的很有天分。」
聽完姊弟倆你一言我一語的回應著我的「不公平」評斷,我突然間懂得了什麼叫做自信?
真的自信其實是能夠容得下別人的成功,這才能是真正的自信。為別人的成功鼓掌,並不表示心中沒有稱羨,而稱羨並不表示一定要嫉妒。稱羨可以是欣賞,可以是讚嘆,可以是了解「強中更有強中手」的人生真實現況。
稱羨和欣賞是真正理解別人的天分和天分背後的付出。了解人生真實的現況,寬心去看「強中更有強中手」,則是因為自己努力過,也能理性的分析自己和強者的差距。
自信是了解自己的短處
有一年,到朋友家聚會。他們生了四個女兒,老大是二年級,老二是一年級。聚餐後,朋友請孩子們彈琴給大家聽。老大拿了鋼琴本彈了起來。
彈完兩首短曲,換妹妹上場前,她對我們說:「我鋼琴彈得還可以,但沒有妹妹好,妹妹學得好快,一首曲子只要彈上一下下,就熟了。但是,我的閱讀能力很好,我很喜歡看書。」
那一剎那,我覺得自己像是上了一課。這個孩子,教會了我如何看待自信。自信不是要樣樣都是第一名,不是每件事情都要當人上人。一個對自己有信心的人,會真正的看見自己的長處,也會同時看見自己的短處。這樣看見短處,不但不會讓自己產生無謂的自卑感,也會欣賞自己、看重自己。
某天早上,我搖鈴請班上所有的孩子排隊,拿自己的名牌,然後把名牌放在他們還沒完成的活動上,先來參加線上活動。等線上活動結束了,再回到活動上。
自信是用長處幫助別人
三歲半的克思在坐下前,先走到了教室的圖書角,拿來了大大、平平的烏龜枕頭,放在他的旁邊,然後再坐回自己的位置。一坐下後,他就對同樣是三歲半的吉米招招手,示意要他過來坐在枕頭上。
吉米搖搖擺擺的走過來,嘴裡唸著:「枕頭、枕頭,吉米要坐在枕頭上。」是的,吉米有許多發展上的問題,那個枕頭,給了他參加團體活動的地標。吉米的短處並沒有讓他斷絕參加團體活動的機會。找到讓他可以成功參加團體的機會和設施,是我這個老師的責任。而另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三歲半的克思,以他善解人意的長處(是的,克思才三歲半),去幫助吉米的短處,讓吉米感到被接納,感到自己也是成功的。
上述三個小故事,從大孩子到小小孩,他們從生活和行為中告訴大人,什麼叫做真正的自信。
真正的自信是可以欣賞別人的長處,真心的為強者鼓掌;真正的自信也是珍惜自己的短處,知道有短處必有長處,不必因為輸了別人,就對自己全盤否定;真正的自信更是,可以用自己的長處幫助別人,讓別人的短處不再是障礙。
你看見了是什麼因素,讓孩子有自信嗎?
李坤珊好書傳送門《讓孩子安心做自己》博客來│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