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全世界人口老化最迅速的地區。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全台失能、失智需要長期照顧的人口約72萬,每人背後需要1.5位照顧他們的人,也就是全台有約90萬名家庭照顧者(另有約20萬外籍照顧工),才能讓家庭互動不致失衡,甚至全家總動員去照顧家人的也不在少數。
在這些家庭照顧者中有兩個趨勢,
1. 高齡化:照顧者的年齡越來越高;
2. 男性化:儘管女性仍是家庭照顧者的主力(佔七成三),男性照顧者的人數也慢慢增加。
但不論性別、年齡,這些為照顧家人而盡心盡力的人,身心壓力和負荷卻越來越大。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的統計,他們沒時間、沒機會、沒力氣爭取自己很多權益。其中,20%未婚,照顧家人10年以上者佔21%,44%曾因照顧重責罹患身心疾病,29%罹患憂鬱症....
他們最需要的是經濟支援、自由時間、以及好好睡一覺。
但是政府的十年長照計畫中,明定家庭照顧者可申請喘息服務,但限制多,例如居家照顧員服務時間一年最多只有90小時,居家照顧員能提供的,僅僅是「精神上的支持」。照顧者能真正獲得喘息的機會有限。
根據調查,家庭照顧者有七大遺憾,
1. 錯過適婚年齡
2. 無法顧全其他家人的感受(例如錯過孩子重要時刻...)
3. 無法兼顧工作和家庭
4. 理財規劃趕不上燒錢速度
5. 自己健康顧不到
6. 長期不得閒,無法喘息
7. 不善用資訊和資源
長照議題需要同理心,才發展出真正有幫助的制度和法令。只有親身經歷、照顧過失能、失智、重病的家人,才能體會全台灣近百萬名「家庭照顧者」的真正需求和辛苦。
家總替這些照顧家庭者的權利發聲,呼籲立法,讓家庭照顧者也該有「周休喘息一日」。
家總和林莉婚紗工作坊合作,讓三位因為長期照顧家中父母、而錯過婚齡的中老年人,批上婚紗、照了漂亮的沙龍照,一圓他們的遺憾。
其中一位林先生,是少見的男性照顧者,他在記者會上數度哽咽說,「這個社會其實歧視男性照顧者。」他和九十高齡的母親的情感,令人動容。
家總提醒,家庭照顧者是為家人付出的角色,不該被深鎖在家中,今天他們的遺憾,有可能成為你我的遺憾,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那個照顧家人的人。
請大家一起「愛照顧愛分享」, 支持家庭照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