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Month

嬰兒的頭部立得越來越穩,想看感興趣的東西時就會轉來轉去。軀幹的肌肉逐漸發育起來,不像以前那樣老老實實地平躺著,衣服穿較少時活動起來更加靈活,能發現寶寶會試圖想側過身。

點擊往右看

過了3個月的嬰兒,每天可到室外活動1小時,天氣好時可以抱出門散步,這個時期的嬰兒對各式各樣的事物都會感到好奇,抱著時會挺直身體轉動腦袋左右觀看。高興時還會不停地擺動胳膊,對他們來說散步是一項很好的運動。

粗大動作

  • 趴臥時,頭可以抬高看前方
  • 坐在大人懷裡,身體可以短暫地挺直
  • 抱著孩子站立,可以感覺雙腳能夠支撐體重
TIPS

雙腳無法支撐身體重量,別讓寶寶站太久

寶寶的動作越來越多,同時也訓練了全身的肌肉力量,這不是有過動現象,而是成長與進步的徵兆!寶寶醒著時,雙手、雙腳頻頻揮舞,趴著的時候,不只雙手撐起了身體,頭也抬得更高了,這代表頸部、背部的肌肉發展得更有力了,就連被直立抱著的時候,身體也可以挺直了!

有時爸媽想嘗試著讓孩子「站站看」,會發現寶寶的雙腳似乎用力踩地,但這時候雙腳還是無法支撐身體重量,所以別讓寶寶嘗試太久、太多次。

精細動作

  • 偶爾會注意手中抓到的玩具
  • 可以雙手握著奶瓶一陣子
  • 抱著孩子面向自己,孩子會伸手抓鼻子或眼鏡
TIPS

提供有聲音的玩具,寶寶能玩得更久

隨著寶寶動作的增加,雙手的力量也藉此訓練起來,不只力量更大了,耐力也更為提升,這時候的寶寶抓著玩具的時間更久了,躺著的時候可以把手上的玩具舉高在眼前搖晃,如果是搖鈴類的聲光玩具,寶寶能夠玩得更久,也會更專注。

這時後握著奶瓶的時間持續更久了,但仍建議別因為孩子握著奶瓶,媽媽就鬆手,這是為了避免孩子鬆手導致牛奶噴進鼻孔嗆到,同時也避免奶瓶掉落造成傷害。

延伸閱讀和小小孩遊戲前 大人要先了解的7個心理準備

語言表達

  • 發出長而尖的聲音
  • 頭被衣服蓋住時會發出笑聲
  • 高興時會發出聲音
TIPS

寶寶愛尖叫,用轉移注意力取代阻止

寶寶發出聲音的機率越來越高,種類也越來越多,而且同一聲音的持續時間也拉長了!最常見的就是尖叫聲,這聲音雖然會讓大人覺得不愉悅,但卻是孩子自我練習的機會,建議用轉移注意力方式取代阻止,避免降低寶寶練習發聲的機會。

當大人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時,寶寶會因為覺得有趣而發出笑聲,大人也因此會更想跟寶寶玩,不知不覺中增加了寶寶更願意跟別人互動、更願意用聲音來吸引大人。

邏輯認知

  • 很容易把拿到的東西放入嘴巴
  • 把腳拉起來抬高觀察
  • 對於新的事物或動作感到興奮
TIPS

注意寶寶身旁物品,讓他安心用嘴巴探索

當寶寶的動作能力越來越好,也代表著寶寶能夠擁有更多探索環境的能力,雖然寶寶還不會爬、不會走,無法探索家中的種種設備,但是卻可以先從自己身邊物品、甚至是自己身體開始。

這時候的寶寶只要抓住任何東西,通通會往嘴巴裡送,有時大人會認為是不是肚子餓了,但是泡了奶卻又不喝。其實這是寶寶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利用「味覺」來認識手中的物品,這樣的方式有助於孩子記憶能力的發展。

社交互動

  • 看到熟悉的人會微笑
  • 會注意鏡子裡的人
  • 喜歡跟大人互動玩遊戲
TIPS

可讓寶寶多與跟鏡子互動

滿三個月後動作反應比較多,大人比較願意逗弄寶寶,這無形中訓練了他們的社交能力,發出聲音、手舞足蹈等,都是寶寶在發展語言前的互動模式。有些寶寶感到無聊時,不再用哭聲了,而是發出笑聲來吸引大人關注。

寶寶也會跟「自己」互動,讓寶寶看著鏡子,他除了會注意到自己外,有時也會伸出手來拍向鏡子,就像是跟自己「擊掌」一樣,而鏡中的自己,會讓寶寶得到更多的回饋,更願意與人互動。

生活自理

  • 看到奶瓶會主動伸手
  • 喝奶的時候會出現咀嚼動作
  • 東西放到嘴裡會有啃咬的動作
TIPS

觀察寶寶的咀嚼能力,滿足啃咬需求

寶寶一天的生活最主要的就是「遊戲」與「進食」,因此生活自理的能力也是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而發展的。

這時期的孩子偶爾出現咀嚼的動作,就連玩具或把腳趾塞進嘴巴,也不見得只是含著,而是會有啃咬的動作,這並不代表寶寶肚子餓或是真的有能力咬食物了,這只不過是為了咀嚼而在做練習,也就是口腔肌肉的訓練。